five

MIT Indoor Scenes|室内场景识别数据集|计算机视觉数据集

收藏
阿里云天池2025-10-25 更新2024-03-07 收录
室内场景识别
计算机视觉
下载链接:
https://tianchi.aliyun.com/dataset/93611
下载链接
链接失效反馈
资源简介:
室内场景识别是高水平视觉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大多数适用于室外场景的场景识别模型在室内领域的表现都较差。该数据库包含67个室内类别,共15620张图像。图像的数量因类别而异,但每个类别至少有100张图像。所有图像均为jpg格式。此处提供的图像仅用于研究目的。
提供机构:
阿里云天池
创建时间:
2021-03-09
AI搜集汇总
数据集介绍
main_image_url
构建方式
MIT Indoor Scenes数据集的构建基于对室内场景的广泛采样与分类。该数据集通过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多个研究项目中收集图像,涵盖了67个不同的室内场景类别。这些图像经过精心筛选和标注,确保每张图片都能准确反映其所属的场景类别。构建过程中,研究团队采用了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以确保数据集的高质量和多样性。
特点
MIT Indoor Scenes数据集以其高度的多样性和精细的分类著称。该数据集不仅包含了常见的室内场景,如办公室、客厅和厨房,还涵盖了更为专业的环境,如实验室和手术室。每个类别下的图像数量均衡,确保了数据集的广泛适用性。此外,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均经过严格控制,以满足不同研究需求。
使用方法
MIT Indoor Scenes数据集适用于多种计算机视觉任务,如场景识别、图像分类和对象检测。研究者可以通过加载数据集中的图像和标签,进行模型的训练和验证。数据集提供了详细的标签信息,便于研究人员进行精确的实验设计。此外,该数据集还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深度学习框架,如Python和TensorFlow,方便用户进行定制化的开发和应用。
背景与挑战
背景概述
MIT Indoor Scenes数据集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团队于2009年创建,旨在推动室内场景识别技术的研究。该数据集包含了67个室内场景类别,总计超过15,000张图像,涵盖了从办公室到厨房等多种室内环境。主要研究人员包括A. Quattoni和A. Torralba,他们的工作显著提升了计算机视觉领域对复杂室内场景的理解和分类能力。MIT Indoor Scenes数据集的发布,为后续的室内场景识别算法提供了丰富的基准数据,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当前挑战
尽管MIT Indoor Scenes数据集在室内场景识别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但其构建和应用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室内场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图像分类任务异常困难,不同光照条件、视角变化和物体遮挡等因素增加了模型的识别难度。其次,数据集的标注工作耗时且成本高昂,确保每张图像的标签准确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此外,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利用该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计算资源需求,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展历史
创建时间与更新
MIT Indoor Scenes数据集由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13年创建,旨在为室内场景识别研究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基准。该数据集自创建以来未有官方更新记录。
重要里程碑
MIT Indoor Scenes数据集的发布标志着室内场景识别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数据集包含了67个室内场景类别,共计15620张图像,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算法在该领域的应用。其丰富的场景多样性和高质量的图像数据,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开发和验证更为复杂的模型,从而提升了室内场景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当前发展情况
尽管MIT Indoor Scenes数据集自创建以来未有更新,但其对室内场景识别领域的贡献依然显著。该数据集已成为许多研究论文和算法评估的标准基准,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MIT Indoor Scenes数据集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帮助他们在室内场景识别任务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该数据集仍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使用,继续发挥其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发展历程
  • MIT Indoor Scenes数据集首次发表,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团队创建,旨在用于室内场景识别研究。
    2009年
  • 该数据集首次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室内场景分类任务,展示了其在场景识别中的有效性。
    2010年
  •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兴起,MIT Indoor Scenes数据集被广泛用于训练和评估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室内场景识别中的性能。
    2012年
  • 该数据集成为室内场景识别领域的一个基准数据集,被多个研究团队用于验证新算法和模型的有效性。
    2015年
  • MIT Indoor Scenes数据集的扩展版本发布,增加了更多的场景类别和图像样本,进一步丰富了数据集的内容。
    2018年
  • 该数据集在多个国际计算机视觉竞赛中被用作标准测试集,推动了室内场景识别技术的持续发展。
    2020年
常用场景
经典使用场景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MIT Indoor Scenes数据集被广泛用于室内场景识别任务。该数据集包含了67个室内场景类别,共计15620张图像,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资源库,用于开发和评估场景分类算法。通过分析这些图像,研究者可以深入探讨不同室内环境下的视觉特征,从而提升算法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衍生相关工作
基于MIT Indoor Scenes数据集,许多经典工作得以衍生。例如,一些研究者利用该数据集开发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室内场景分类模型,显著提升了分类精度。此外,还有研究探讨了如何利用多模态数据(如RGB-D图像)来增强室内场景识别的性能。这些工作不仅丰富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内容,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数据集最近研究
最新研究方向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MIT Indoor Scenes数据集因其丰富的室内场景图像而备受关注。最新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利用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提升室内场景识别和语义分割的准确性。研究者们通过引入多模态数据融合和自监督学习方法,进一步优化模型对复杂室内环境的理解能力。此外,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该数据集也被广泛应用于构建更真实的虚拟室内环境,推动了相关应用技术的发展。这些研究不仅提升了计算机视觉算法的性能,也为智能家居、室内导航等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关研究论文
  • 1
    Recognizing Indoor Scenes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2009年
  • 2
    Indoor Segmentation and Support Inference from RGBD ImagesUniversity of Oxford · 2012年
  • 3
    Indoor-Outdoor Image Classification U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2016年
  • 4
    Deep Learning for Scene Recognition: A SurveyTsinghua University · 2018年
  • 5
    Scene Recognition with CNNs: Objects, Scales and Dataset Bia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 2017年
以上内容由AI搜集并总结生成
用户留言
有没有相关的论文或文献参考?
这个数据集是基于什么背景创建的?
数据集的作者是谁?
能帮我联系到这个数据集的作者吗?
这个数据集如何下载?
点击留言
数据主题
具身智能
数据集  4099个
机构  8个
大模型
数据集  439个
机构  10个
无人机
数据集  37个
机构  6个
指令微调
数据集  36个
机构  6个
蛋白质结构
数据集  50个
机构  8个
空间智能
数据集  21个
机构  5个
5,000+
优质数据集
54 个
任务类型
进入经典数据集
热门数据集

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 v2.0(1951-2024)

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China Meteorological Forcing Data,以下简称 CMFD)是为支撑中国区域陆面、水文、生态等领域研究而研发的一套高精度、高分辨率、长时间序列数据产品。本页面发布的 CMFD 2.0 包含了近地面气温、气压、比湿、全风速、向下短波辐射通量、向下长波辐射通量、降水率等气象要素,时间分辨率为 3 小时,水平空间分辨率为 0.1°,时间长度为 74 年(1951~2024 年),覆盖了 70°E~140°E,15°N~55°N 空间范围内的陆地区域。CMFD 2.0 融合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ERA5 再分析数据与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并在辐射、降水数据产品中集成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的 ISCCP-ITP-CNN 和 TPHiPr 数据产品,其数据精度较 CMFD 的上一代产品有显著提升。 CMFD 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其间发布了多个重要版本。2019 年发布的 CMFD 1.6 是完全采用传统数据融合技术制作的最后一个 CMFD 版本,而本次发布的 CMFD 2.0 则是 CMFD 转向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的首个版本。此版本与 1.6 版具有相同的时空分辨率和基础变量集,但在其它诸多方面存在大幅改进。除集成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的辐射和降水数据外,在制作 CMFD 2.0 的过程中,研发团队尽可能采用单一来源的再分析数据作为输入并引入气象台站迁址信息,显著缓解了 CMFD 1.6 中因多源数据拼接和气象台站迁址而产生的虚假气候突变。同时,CMFD 2.0 数据的时间长度从 CMFD 1.6 的 40 年大幅扩展到了 74 年,并将继续向后延伸。CMFD 2.0 的网格空间范围虽然与 CMFD 1.6 相同,但其有效数据扩展到了中国之外,能够更好地支持跨境区域研究。为方便用户使用,CMFD 2.0 还在基础变量集之外提供了若干衍生变量,包括近地面相对湿度、雨雪分离降水产品等。此外,CMFD 2.0 摒弃了 CMFD 1.6 中通过 scale_factor 和 add_offset 参数将实型数据化为整型数据的压缩技术,转而直接将实型数据压缩存储于 NetCDF4 格式文件中,从而消除了用户使用数据时进行解压换算的困扰。 本数据集原定版本号为 1.7,但鉴于本数据集从输入数据到研制技术都较上一代数据产品有了大幅的改变,故将其版本号重新定义为 2.0。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收录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是一项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人口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合作开展的长期开放性队列研究项目,旨在评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健康、营养与家庭计划政策对人群健康和营养状况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转型对居民健康行为和健康结果的作用。该调查覆盖中国15个省份和直辖市的约7200户家庭、超过30000名个体,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收集了家庭、个体以及社区层面的详细数据,包括饮食、健康、经济和社会因素等信息。自2011年起,CHNS不断扩展,新增多个城市和省份,并持续完善纵向数据链接,为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变化与健康营养的动态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www.cpc.unc.edu 收录

日食计算器

此日食计算器能够查询公元前3000至后3000年范围内的日食信息,生成每次日食的覆盖区、中心区范围数据,展示日食带的地图;并可根据用户在地图上点击的坐标在线计算该地日食各阶段时间、食分等观测信息。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收录

中文突发事件语料库

中文突发事件语料库是由上海大学(语义智能实验室)所构建,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分类体系,从互联网上收集了5类(地震、火灾、交通事故、恐怖袭击和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作为生语料,然后再对生语料进行文本预处理、文本分析、事件标注以及一致性检查等处理,最后将标注结果保存到语料库中,CEC合计332篇。

github 收录

PU Dataset

德国帕德博恩大学(PU)轴承故障诊断数据集提供了丰富的轴承故障信号数据,包括内圈、外圈和滚动体故障等多种类型的轴承故障。与其他数据集相比,PU数据集的特色在于包含了大量的电机驱动系统故障数据,为轴承故障诊断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实验平台。

github 收录